生于诸侯纷争之乱世,孟子意欲以“王道”“仁政”思想游说各国君主重视百姓,治民以“仁”。二十年游历,让他在邹、齐、宋、滕、魏等国留下足迹,传播思想。然而在《孟子》一书中,因孟子与国君的对话,和孟子行迹交织混杂,使得古今学者对孟子的游历路线、生平活动各有说辞。清代《孟子》注疏成就最高的学者焦循的提法颇受认同,“孟子出游…考之《国策》《史记》诸书,参差错杂,殊难画一”。
梁涛老师集多年治孟学之功,在讲授《孟子》之时,按照时间和思想两条线索,调整《孟子》篇章和内容编排,让孟子的生平活动清晰流畅地呈现出来。
孟子
录制现场
让我们跟随梁涛老师,在“《孟子》十七讲”的第三讲中,进入《孟子》一书的文本,回到2300年前那个群雄逐鹿的风云时代,循着孟子游历的脚步,在大殿中,于朝堂里,结识更加立体、更加鲜活的儒学先哲——孟子。
梁涛,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国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担任孟子研究院秘书长,“荀子与赵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孟子研究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荀子研究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担任《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编委,出版《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孟子》《郭店竹简与思孟学派》《儒家道统说新探》《“亲亲相隐”与二重证据法》《新四书与新儒学》等,其中《郭店竹简与思孟学派》获多项人文社科奖。
课程大纲
第一讲 为什么要读《孟子》?
第二讲 孟子是如何成为亚圣的?
第三讲 说邹穆公与初次游齐
第四讲 交游匡章与宋国的经历
第五讲 见梁惠王与再次游齐
第六讲 当今之世,舍我其谁?
第七讲 孟子性善之谜
第八讲 为什么说“孟子道性善”,“功不在禹下?”
第九讲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第十讲 知言与赞美孔子
第十一讲 从“民主”到民本
第十二讲 从民本到democracy
第十三讲 仁政与王道
第十四讲 义利之辨
第十五讲 父亲杀了人,儿子怎么办?
第十六讲 与告子的辩论
第十七讲 事天与立命
本期安排
第三讲 说邹穆公与初次游齐
2023年3月11日(星期六)
14:00-16:30(13:30签到入场)
国家图书馆总馆(中关村南大街33号)综合楼五层
签到处在综合楼一层
温馨提示
从本次录课起,国图公开课签到处和存包处改设在综合楼东侧一层大厅,读者到馆听课,无须再在总馆北区和典籍博物馆存包处存包。读者可从综合楼东侧入口进入,在现场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有序存包、签到、安检,搭乘电梯上五层国图公开课演播室听课。
国图公开课签到处和存包处位置示意图
国图公开课签到处和存包处位置实拍图
报名时间:2023年3月7日起,报满即止
咨询电话:010-88545728
注意事项
1.活动当天请持审核通过短信及有效身份证件从国家图书馆东中门(国图桥)进入馆区,前往综合楼东侧一层大厅签到,搭乘电梯上五层国图公开课演播室听课。
2.入场请正确规范佩戴口罩。
3.室内不得饮食,活动期间不得随意走动。请配合工作人员安排。
4.可自备记笔记所需必要文具,但不能使用笔记本电脑等可发光电子设备及录音录像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