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格律十二讲课程 第三讲

过常宝

公告名称:诗词格律十二讲课程 第三讲      
公告内容:
国图公开课招募|从“诗骚传统”到古体诗,让我们一起探寻古老的诗歌序章

高文出诗骚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


形为古体,魂尚大雅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

纵观历史,中国古典诗歌走过三千年风云,至今仍因其雅正的气质、崇高的思想、古朴的灵魂与灵动的姿态而熠熠生辉。究其根由,雅正源于《诗三百》,崇高见于楚辞,古朴、灵动则藏于古体诗。

《诗》为“五经”之首,多以四言双声造句,并以叠句、联章复沓,如“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骚,指的是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骚体句式灵活多变,句中多用“兮”字,长于抒情,如“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古体诗,唐人又称古风、古调诗、格诗等,不讲究声律,音调自然,句式多端,这与《诗》、骚的用韵、组词、造句是一脉相承的。

除了格律,古体诗对“诗骚传统”的追慕、取法还体现在思想内涵上。《诗》脱胎于周代礼乐文化,或为歌颂祖德,或为讽刺劝谏,或为怀人思乡。时人常赋《诗》言志、歌《诗》观志、引《诗》明志。《诗》由此成为治国修身的准则典范。屈原将自我遭际融入诗歌创作之中,《离骚》《九歌》《天问》等诗篇充满了作者对个体生命的体验,对宇宙万物的思索,对现实生活的质疑,神秘而又浪漫,悲剧而又崇高。古体诗的创作者们远绍“诗骚传统”,用质朴自然、凝练生动的语言抒发抱负,激扬情感,直陈利弊,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留下了精彩夺目的一笔。在这蒹葭苍苍的季节,让我们和过常宝老师一起携手探寻这古老又美好的诗歌序章吧!

主讲人简介


过常宝,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著有《楚辞与原始宗教》《柳永》《原史文化及文献研究》《先秦散文研究——上古文体及话语方式的生成》《依然旧时明月——唐宋诗词中的生命和情感》等多部学术著作。


 开讲时间与地点

时间2019年9月27日(周五)

第二讲《什么是诗骚传统》

    10:00-11:30(09:30签到入场)

第三讲《古体诗的形与魂》

14:00-15:30(13:30签到入场)

地点国家图书馆总馆(中关村南大街33号)综合楼6层

签到处在综合楼正门一层大厅


课程简介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词是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和文化宝藏,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源泉和强大动力。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大众的审美趣味和文化素养,中宣部文艺局与国家图书馆开设《诗词格律十二讲》,以诗词基础知识普及为目的,全面系统地介绍古典诗词的相关知识和创作技巧,共分为诗词概说、诗骚的赏析、古体诗的鉴赏与创作、律诗的鉴赏与创作、绝句的鉴赏与创作、词的鉴赏与创作等六个部分。该课程邀请诗词领域权威专家陶文鹏、过常宝、钱志熙、钟振振等,以现场授课和网络传播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带领公众赏读古典诗词名作,了解掌握古典诗词格律常识并能进行格律诗词创作。

 注意事项

1、录制嘉宾的观点不代表本馆立场;

2、本课程为录制课程,报名参加者需全程参与录制,录制过程中原则上不得出入演播室,中途不可退场;

3、录制过程中保持场内安静,请将手机等发声装置调至静音或关闭状态;

4、食品、饮料不能带进演播室,演播室外设有饮水机;

5、可以自备记笔记所需必要文具,但不能使用笔记本电脑等可发光电子设备及录音录像设备;

6、请先存包,然后进入综合楼一层签到;

7、请务必准时,切勿迟到!


报名时间2019年9月24日起,报满即止。

咨询电话010-88545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