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简介:郭小凌,历史学家,首都博物馆馆长。1950年出生,先后毕业于吉林大学历史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世界史系。1981年起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兼任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和校史学研究所所长。2005年起任首都博物馆馆长至今,兼任中国博物馆协会副理事长。 郭小凌馆长是国内知名的世界史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世界古代史和西方史学史,出版或发表过专著、论文、评论百余篇(本)。代表作有《文明进步的历程》、《世界上古史》、《西方史学史》、《历史与社会》(世界史分册)等。
简介:孙建君,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副院长。长期从事中国民间美术形态学研究,编写了第一部中国民间美术教材――教育部规划教材《中国民间美术》,并主编了多部有关中国民族图案艺术、刺绣、陶瓷等民间美术作品鉴赏画册与学术著作。
简介:陈继腾,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传统建筑分会副秘书长、安徽省村镇建设学会副理事长、传统村落分会会长,安徽大学徽文化中心研究员、黄山市徽州文化研究院研究员、黄山市城建设计院院院长。
简介:乔晓光,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原主任、博士生导师。社会兼职有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剪纸研究中心主任等,曾任中国民间剪纸研究会会长。长期从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间美术研究与教学,从事剪纸、油画、现代水墨多媒材艺术创作,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获奖。2006年,入选中宣部“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2007年被国家人事部、文化部授予“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工作者”称号。代表作有《活态文化》《沿着河走》《本土精神》等。
简介:魏力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皮影艺术委员会主任,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画教学和民间艺术的研究工作。出版了《中国皮影艺术史》《民间皮影》《中国皮影造型图考》等专著数十部,发表论文五十多篇。2007年被国家人事部和文化部授予“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工作者”称号。
简介:吴江(1949—),国家一级编剧,国家京剧院原院长,北京市文化局原副局长,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京昆室副主任,中央文史馆馆员。编创剧目《管仲拜相》《八珍汤》《沪水彝山》《图兰朵公主》《文成公主》《情仇剑缘》等。著有理论文章百余篇,主编的《中国京剧艺术百科全书》获2012出版社界最高奖。曾于德国、法国、埃及、韩国文化中心及国内机关、大学等举办讲座百余场。
简介:杨源,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研究员,原副馆长,策展人。兼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博物馆协会服装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民族服饰研究会会长。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全国艺术学科项目评审专家、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技术咨询专家、民盟中央文化艺术研究院理事。曾任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馆长,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中国民族服饰和传统织绣研究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简介:周青青,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音乐学系中国传统音乐理论教研室主任、音乐学系主任,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论评论委员会主任,现任《中央音乐学院学报》《音乐研究》编委。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主要著作有《中国民歌》《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教程》《中国民歌赏析》等,发表论文《河南方言对河南筝曲风格的影响》《从<老八板>音乐的演进看民间音乐在传承中的创新》等。
简介:刘文峰,中国艺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担任文化和旅游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戏曲表演学会会长等。长期从事戏曲史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戏剧传承保护研究和研究生教学,曾承担《中国戏曲志》《清代戏曲发展史》《中国近代戏曲史》等国家级、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出版了《山陕商人与梆子戏考论》《中国戏曲文化图典》《中国戏曲文化史》等多部学术专著,多次获国家级、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2000年获“文化部优秀专家”称号。
简介:刘晓真,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舞蹈人类学、世界舞蹈文化。出版著作有《走向剧场的乡土身影》《秧歌》《世界舞蹈史研究文选》等,发表评论文章和学术论文五十余万字。
简介:张荣,故宫博物院图书馆馆长、研究馆员,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古代工艺类文物的鉴定与研究。出版、主编了《漆器型制与装饰鉴赏》《古代漆器》《故宫珍宝》《张荣谈漆器》等专著十多部,发表论文三十多篇。2008年获“文化部优秀专家”称号。
简介:何怀宏,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从事伦理学及人生哲学、社会与文明历史等领域的研究。重要学术著作有《良心论》《世袭社会》《选举社会》《底线伦理》《道德·上帝与人》《生生大德》《新纲常》《正义:历史的与现实的》《转型中国的社会伦理》等。另有哲学随笔和文集《若有所思》《心怀生命》《比天空更广阔的》《中国的忧伤》《独立知识分子》等。编有《西方公民不服从的传统》《生态伦理》《平等二十讲》《域外文化读本》等。译著主要有《正义论》(合译)、《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沉思录》、《道德箴言录》、《伦理学体系》(合译)等。
简介:田祎,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编辑,译者。曾翻译《DK不可思议的大剖面》和《穿越时空的大运河》,并为其创作音频故事。人生目标是审有趣的稿件,写好玩的故事,译有价值的书。
简介:王岚 中信出版集团高级策划编辑,《中国人的音乐》图书策划人,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史论硕士研究生
简介:李山,1963年出生,河北新城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编纂”专家。2006年被选为北京师范大学本科教学“十佳教师”。主要著作有《诗经的文化精神》《诗经析读》《诗经新注》《诗经选》等诗经研究专著及《中国文化概论》《现代新儒家传》《牟宗三传》等。
简介:绘者大面包,本名张斅,插画师、绘本创作者。从小热爱绘画,从事视觉陈列设计工作八年。曾为《任溶溶给孩子的诗》《中国儿童文学分级读本》《木偶奇遇记》《五个好运气》《新母语》《小读者》等图书及杂志绘制插图。
简介:罗翔,现任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刑法学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刑法学、刑法哲学、性犯罪,著有法律普及读物《刑法学讲义》,随笔集《法治的细节》等。在校任职期间连续获得最受学生欢迎的十大教师称号,除学术研究与授课外,罗翔教授长期专注于法律普及工作。
简介:孟宪实,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方向为隋唐历史、敦煌吐鲁番学。出版专著有《汉唐文化与高昌历史》《敦煌民间结社研究》《出土文献与中古史研究》。
简介:孙亚飞,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特别研究助理,青年科普作家,从事科学传播及新能源领域的研究与产业化工作。高中参加化学竞赛保送进入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后于清华大学化学系获得博士学位。已出版著作《元素与人类文明》《原子王国历险记》及译作《诗意的原子》《迷人的液体》《锈蚀》《13次时空穿梭之旅》《给孩子的食物实验室》《纳米与生命》等。
简介:于天一,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天问一号任务型号团队副总师、嫦娥五号任务型号团队副总师、玉兔二号长期管理任务团队副总师、空间站任务遥操作团队总师。
简介:Paulina Kralka,大英图书馆法华经项目的数字化卷轴管理员,克拉科夫雅盖隆大学艺术史博士。研究方向:亚洲和其他非欧洲文化及其保护技术。
简介:Marie Kaladgew,大英图书馆担任兼职展览品保管馆员,同时负责部分敦煌IDP项目工作。在巴黎索邦大学获得书籍和纸张保护荣誉硕士学位,并在巴黎卢浮宫获得博物馆研究硕士学位。她还拥有索邦大学的哲学学士学位和卢浮宫的艺术史学士学位,她曾经参加了埃里克•列斐伏尔关于中国书法、中国文人物品和中国文学绘画主题的课程。 在 2017 年加入大英图书馆之前,她在大英博物馆的平山工作室工作了两年,专门从事日本绘画的传统保护和装裱。后在国家档案馆工作,在那里她积累了数字化保护方面的经验。自 2018 年以来,她一直致力于法华经计划,保存古卷并更新项目指南和安置政策。
简介:Marya Muzart 是一位数字化和古卷保护人员,自 2018 年以来一直在大英图书馆从事法华经手稿数字化项目。她拥有坎伯韦尔艺术学院的纸张保护硕士学位以及伦敦大学学院艺术史和材料研究的文学学士学位。 她曾经在大英博物馆、伦敦图书馆、伦敦博物馆和西班牙国家图书馆的实习和实习。